2015年7月28日(二)

 

今天是我在今年史懷哲計畫的最後一堂課,

但是這堂課開始之前,就跟學生小小的機會教育,

因為待同學完全進入教室、就坐之後,已經13:05了,整整遲到了五分鐘。

當下我其實不太開心,一方面怕上課時間不夠、一方面生氣學生為何還可以這樣一副吊兒郎當的態度走進圖書館,

於是待全班坐定後,我就以較為嚴肅的口氣跟全班講解準時上課的重要性。

此時幾位晚進教室的學生就「自首」說他們剛剛是因為去打球,所以才會晚進教室,

也向我表達歉意。

我想,並不是要學生認錯或跟我道歉,而是我希望他們可以尊重老師、也尊重其他在教室等待上課的同學,

這是態度的問題,希望藉由這一次的機會教育,可以讓他們了解。

 

今天的課程是把上一個禮拜的詠物詩作結束,以及這四週以來我上課內容的總複習。

總複習的模式是使用PPT與同學互動,並結合賓果遊戲,讓各組在總複習的過程中還多了一點競賽的刺激感。

 

由於是最後一次上課,所以想把北梅的資源利用得完善一些,

故除了使用圖書館的投影設備之外,還特地請學生帶了四塊小白板讓每一組作為作答的工具,

我發現運用小白板讓各組討論答案、寫出選擇該答案的原因,是讓他們更能有討論機會以及參與課堂機會的方式,

每一組的同學都很詳細地把每一個選項錯的原因或詳解給寫出來,

不僅同時收到複習的效果,更能看出學生在這四周課堂裡的吸收程度為何。

 

其中有一題問到的是年齡,四組同學們都答對是(D)耄耋之年,但是每一組的詳解卻都把耄耋之年解釋成一百歲,

於是此時我先口頭稱讚每一組的選項是答對的,但是又進一步提點她們詳解有誤,

這時候反應快的學生就會開始知道錯在哪裡,於是我就進一步講解耄耋之年是指八、九十歲的老人,

一百歲是期頤之年,這時候學生就恍然大悟、更加加深印象。

藉由這樣的複習,我可以了解學生的吸收程度,同時也更加了解學生對於上課內容是會有「印象」的,

但是要如何內化成他們的知識和記憶、成為一個有效吸收的學習,更是「教」、「學」最重要的地方!

這也讓我慶幸自己在最後一堂課安排了複習的活動,不僅讓我了解學生在自己課堂上的吸收程度為何,

也為我在北梅國中一個月的教學生活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

 

2015年7月31日(五)

 

有點不敢想像今天已經是史懷哲的最後一天了,這是我第一次覺得一個月過得這麼快!

早上醒來後,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北梅史懷哲生活的最後一次了,

最後一次的早餐、最後一次折睡袋,也是最後一次跟學生在暑期輔導中互動了。

努力壓抑著即將分離的傷感情緒,今天雖然是結業式,但仍是要進行英文、數學的課輔,

所以還是要把分內的工作完成。

於是最後一天雖然些許感傷,但夥伴們還是全力以赴地教導學生念單字以及解題數學。

這一個月的相處中,也漸漸和學生有了共同話題、也了解了他們的夢想和興趣,

所以在活動結束之前,我就一一手繪了卡片想送給國二班學生,想跟他們說一些話。

於是在課輔即將進入尾聲,結業式即將來臨之前,

我和幾位國二夥伴們,一起運用這個空檔來把我們這一個月的學習單和要給學生的卡片一一發給學生。

當唱名學生的時候,怎麼竟然有一點要畢業的感傷呢?

其中一位男學生,平時上課雖然會跟老師唱反調,但是內心卻是相當柔軟、感性的呢!

當我把學習單及卡片遞給他時,他竟然有點要哭的樣子,讓我趕緊安慰他、要他繼續加油,

才克制住他激動的情緒,更讓我了解北梅的孩子其實是相當純真可愛的,

雖然一個月說長不長、說短不短,但或許在一周五天的相處當中,我們之間已經有了某一種程度的羈絆了吧!

 

活動結束後,與學生成了臉書好友,期待在未來可以看到他們的夢想一一成真,

也期待他們與我分享的生活大小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U201507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