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2日(三)

11750650_10203797192764136_5806715950136189080_n

 

 

 

今天是我第五次上課,上的是「詠物新詩」,

設計課程之前,也是害怕只是純粹的「讓學生猜這首詩在寫的對象是什麼?」會讓學生感到無趣,

所以我採取「大富翁」的玩法,利用分組的方式來刺激學生討論、思考並且延伸想法,

讓只是單純的「猜」內容寫什麼,可以擴大層面到學生也能自己「想」一個屬於自己對該詠物對象的敘述方法。

且為了不讓學生一路暢通無阻地就抵達了終點,便設計了「問號卡」,

即走到問號區塊的組別要抽一張卡,並且用兩個線索詮釋卡片內的題目(例如:西瓜、米粉…)讓全班同學猜,

這部分除了不要讓課程枯燥乏味之外,另外一個涵義也是希望學生能試著用關鍵字來詠物,

以進一步了解詠物詩以特徵來描摹對象的方法。

而為了讓全班都投入這部分,我以搶答的方式進行,並讓詮釋組別及答對的組別都有前進一格的獎勵,

所以是讓其他組也能夠擁有前進一格的機會,學生在此時就會比較踴躍。

另外,為了增添趣味,也設計了「求援卡」,每組各有一次能向老師或其他組同學請求提示的機會,

而只能各使用一次,很高興這堂課下來,沒有任何一個組別使用求援卡,

這代表他們都能絞盡腦汁藉由討論或個人想法來討論出答案,而不是僅想著要依賴他人的提示來答題。

 

上課流程及大富翁玩法大致為:

*講出該詩所詠的對象為何:前進一格。

*再說出從詩中的哪一句話可看出是在描寫那個對象(即關鍵字句):前進兩格。

*若能以譬喻法講自己覺得該對象「像」什麼,則前進三格。

希望透過這樣的方式,讓課程不會這麼無趣,且對詩作的理解還有學生自己的想像也能有一部分的涉獵,

很高興這一個部分被玲玲老師肯定,老師認為如此一來能引導小組討論更深入、也可以讓詩的賞析更加深刻。

 

而已經來到第三個禮拜,對於學生的程度或者學習成效、個性…等,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

所以這周的分組活動,是我首次嘗試採用「異質性分組」的方式來進行上課,

果然有收到成效,加上以大富翁競賽的刺激之下,每個小組在討論過程中都相當認真,

也都相當具有自己的想法,最讓我驚訝的是,上課時比較常恍神的學生也能自己舉手發言、說答案了,

看到學生有所進步,給了我相當大的鼓舞。

 

大致上來說,今天上課還算順利,上課前,因為害怕大富翁規則有點複雜而讓學生無法融入,

但是實作之後蠻快就能上軌道,也讓這堂課得以按照規畫進行。

不過有個小插曲是,因為設備的問題,所以前一堂課的夥伴與我調課,

但是調課之後我卻沒有意會過來時間也要有所調整(以往我都上第六堂課,這一次是上第五節課),

因為記錯時間,導致我提早了五分多鐘就開始收尾、收學習單,

看著手錶越想越奇怪,為什麼已經到了40分了卻還沒有打鐘?詢問之下,才赫然想起這是第五堂課,到45分才下課。

於是我便開始用小複習來度過剩下來的時間,小複習結束了之後,又再徵求了幾位同學上台講幾個線索讓同學猜她的謎底為何,

好險國二班有幾位學生比較喜愛分享與不怯場,分別有兩位同學上台了三次來出題,才度過了這段因為疏失而空下來的時間。

這也讓我學習到臨機應變的重要性,一定還要再有個「口袋教案」或「小活動」,才不會讓課程的腳步亂掉,

教師不知所措,學生也同樣會覺得莫名其妙,所以除了要掌握時間之外,如何讓每一分鐘都是精華的使用,

也是我還在努力學習和精進的部分。

課後的回饋,老師有注意到時間的問題,我尷尬地向老師吐露實情,其實也很懊惱怎麼會犯這樣的錯誤

但是老師卻反過來稱讚,說我在那段時間馬上進行複習與請同學上台講話、訓練台風膽量是很不錯的,

也提醒我,若在課堂上要學生發言,最基本的要求是要請學生站起來說,以表示對老師及同學的尊重,

更好的方式是請同學到台上,面對全班來表達他的言論,一方面訓練說話技巧、也讓全班學習尊重與聆聽。

這一個部份我會謹記在心,很感謝玲玲老師的傾囊相授!


2015年7月23日(四)

11230036_10203797167683509_435850071024760403_n  

今天進入玲玲老師的國一課堂來汲取教學和班經的技巧,謝謝玲玲老師給我們入班觀課的機會!

從照片中其實就可以看出老師的上課方式相當多元和活潑,很善用學生有的資源(約兩個人就有一塊小白板可以寫),

這個部分也是我們在課堂上可以多多使用的!

老師今天上的是閱讀的課程,所以比較偏重學生從文章當中抓出重點,再藉由小組討論統整出全組的答案,

並且上台分享。同時,我看到老師的小巧思,她說統整寫組別小白板的同學就不用上台發言,

所以每一組在推派上台代表時,幾乎沒有拖拖拉拉或者不甘願的情況發生,

因為每個人都可以輪流上台發言、輪流寫小白板,所以藉由這個方式,讓全組的同學、甚至擴大到全班的同學,

都能夠有參與課堂的機會,所以在老師的課堂中,幾乎看不到做自己事、發呆或閒晃的人。

 

另外,老師使用加分制來促使各組別爭取榮譽,但是有加分就也有扣分,

我也特別注意到,老師實行扣分的部分相當明確且毫不猶豫,例如老師要求每組各派一名代表到台前收回各組的小白板,

為了避免學生拖拖拉拉,老師要求十秒內完成這件事情,而這時有一位男同學拖泥帶水、四處到別組打鬧一下,

老師馬上就扣了該男同學組別的分數,扣分的當下,馬上就收到讓學生安靜或者停止不當行為的效果,

同組的其他同學也會糾正該同學,達到小組之間互相約束的成效,這是我認為玲玲老師班上秩序與學生自律都相當不錯的原因之一。

 

這次入班觀課,從玲玲老師身上學到許多寶貴的上課技巧:

*加、扣分機制要明確,且要確實執行。

*善用引導式提問,讓學生有所思考。

*善用學校資源(小白板、移動式白板…)。

*善用組長制(檢查組員的講義及登記組員發言次數,以便老師斟酌加分)。

*板書字體要大、工整。

*會等待學生、上課不急不徐。

*以表格方式讓學生學會統整文章內容,並請小組寫在小白板上,上台發表。

 

從老師如此生動活潑又能讓每位學生進入課堂狀況的上課方式,

我看到許多平時課輔有點頭痛的國一孩子們會踴躍舉手發言、會微微起身投入小組間的討論,

下課時與學生閒聊,學生也表示老師的國文課相當有趣好玩,他們都很喜歡!

因此我想,有時候並不是學生不願意學,而是他們沒有開啟那個興趣的開關,

有時候只要放入一些小巧思,就能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得到更進一步的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U201507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