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14日(二)

  今天是我第三堂的國二課程,延續了上個星期的「雙關修辭」,

上個星期把雙關修辭的定義跟方式、舉例都教完之後,這次上課就進入比較活潑的創意活動了!

會想到「創意冰品雙關命名」活動是因為吃COLD STONE時看到「非常莓好」、「就是愛找茶兒」等名稱,

覺得相當有趣!也正好跟雙關修辭裡的諧音雙關有關係,所以就以這個靈感作為出發點開始設計課程!

 

這堂課地點移到圖書館上課,課程設計流程是:

˙複習上次上課內容(雙關修辭的定義、各個方式的例子…)

˙學生開始進入創意發想時間及完成廣告單

→除了學習單的填寫之外,我還給予每位學生一張白紙,請他們可以把自己的創意冰品畫成一張廣告單,

      更有具體的「發表商品」的感覺。同時,這張紙的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學生上台發表時可以舉起,

      讓每位同學看到他的名稱是什麼,不僅凝聚全班同學的注意力,也能更好理解同學的創意雙關名稱為何。

˙同學上台發表時間

˙總結複習雙關修辭(利用PPT隨機顯示出例句,要求同學回答這是運用哪一種雙關修辭方式)

 

11755105_10203765073201167_7149592167073647847_n

本周給予我回饋的教師是國文科王玲玲老師,

老師肯定我有給予學生上台發表、訓練台風的機會!

但是創意發想時間太久了,可能會讓已經完成的同學開始感到無聊,

老師說我可以在上一堂雙關修辭基本介紹結束之後,

先跟同學「預告」這禮拜的創意發想活動,

讓同學可以及早準備,心中有個底,

這堂課的時間就可以更充裕,學生呈現的內容也會比較周全。

有些同學剎那間沒有想到要用哪句成語做為雙關,所以會直接問我:

「老師,鳳梨可以用到哪句成語裡面?」

雖然我都沒有直接給予答案,而是用引導的方式讓學生去想,

可是在這個部分,玲玲老師的建議我覺得相當寶貴,點醒了我沒有想到的部分。

 

老師說,北梅的學生都有一本成語辭典,加上上課地點在圖書館(有一台電腦),

這時就可以讓想不出來要用什麼成語來做發想的學生善用工具書或電腦查詢的功能來輔助學習,

如此一來,不僅可以加快發想時間,也能讓學生自己學習去找方法解決眼前的困難,

而不是只是等待老師給予答案再去作答而已。

對於同學使用工具書和運用電腦查詢的部分,是我必須再多加強和實行的。

所以活用工具跟控制時間的部分還是需要改進,這堂課最後用PPT隨機顯示例句要求同學回答是哪種雙關修辭這部分,

玲玲老師很喜歡,但是因為時間不夠所以沒有問完所有準備的例句,老師覺得相當可惜!

而且老師也認為一個雙關修辭以兩堂課的篇幅來上,有點過多,

但是如果是要讓學生有這樣的成果發表,那是可以接受的。且學生最後的成果展現也讓我覺得相當值得!

11704948_10203747631005123_7858466742226690542_n  

今天玲玲老師跟我都一致對學生的表現感到非常滿意和驚豔,

因為在沒有事先要求回家蒐集素材的狀況下,

學生們在這15分鐘的發想時間中,就能寫出相當多讓我們意想不到的創意冰品名稱!

這堂課讓我看到學生的創意真的相當不容小覷,也因為是創意的揮灑,

所以只要學生能夠「解說」得出來這個冰品名稱與食材有何關聯,我都給予相當正面的評價!

有些平常上課在秩序方面比較難控制的學生,今天也都願意上台分享他們的創意冰品名稱,讓我覺得很感動,

學生願意投入於課堂當中,而且還能上台侃侃而談,

我想,或許真的要融入一點生動活潑的元素在課堂裡面,才能真正吸引學生的注意和提高學習動機,

讓修辭可以融入於生活當中,而不再只是一種死板的專有名稱。


 

 2015年7月17日(五) 

這堂課上的是「年齡代稱」,因為國一升國二的學生已經上過這個部分,

所以比較偏重引導學生、喚醒學生舊記憶,而不是重新教導。

因此上課前,我想了很久,要怎麼設計出一份年齡代稱的學習單,

因為年齡代稱已是固定的答案,所以怎麼教都感覺很像填鴨的方式…。

 

於是我便換個角度,開始構思要如何把學習單設計得活潑一點,以減少上課時的沉悶感。

後來想到用每一個不同年齡的人的角度來設計一段話,並將與該年齡代稱相關的關鍵字融入其中,

讓學生從中來尋找關鍵字,推導出他的年齡或者是年齡代稱為何,

如此一來,可以訓練學生找關鍵字的能力,又可讓學生覺得貼近生活。

11754283_10203767837830281_1244652385019141336_n  

設計學習單時,我也放入了一些小巧思,多以勵志、與學生興趣結合的話題來作為對話的設計靈感,

希望除了上課之外,也能讓學生得到一些正向的言語和想法。

很高興學習單設計這部分被老師認為「製作精美」、「生活化」,

讓我對設計學習單的這個部分又增加了信心。

 

因為學生已經上過年齡代稱,有些許概念了,所以課程進行算是相當流暢,

也因為這樣,學習單上完之後還多了十分鐘的時間!

好險口袋裡還有「比大小」的遊戲,可以立刻拿出來運用,

最後的成效也很好,老師認為課堂的最後有遊戲可以加深學生印象,

也讓整個單元有種完整結束的感覺,避免學習單講完之後的尷尬空檔。

 

從老師的回饋中,我知道這堂課多以講述法為主,如此一來可能會讓學生覺得無聊,

後來自己想想,或許可以用小組討論的部分,每個組別再各分幾個對話框讓學生去解題、上台發表,

或許是比較有互動的作法,畢竟在學生已經上過的前提之下,我們的上課方式應該要更大膽一些!

才能讓學生在複習的過程中不感到沉悶,又能耳目一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U201507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