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6(四)

今天的我著手準備名顯微鏡的實驗,

恕不知這裡的設備與我在東海使用的不盡相同,

不僅沒有細調節輪、光圈,目鏡上還沾滿了灰塵,

而我本來是要帶池塘水實驗,因為沒有染色的關係,

所以整體來講是透明的,頂多有些葉綠體的顏色,

但在灰塵的強大攻勢下,還是敗下陣來,

只看的到黑影晃動,

我想,連我看得如此艱辛了,

那些孩子們怎麼可能找的到呢?

於是我與另一個自然科的同學一起商討,

看是要換課程內容還是想辦法清除灰塵。

最後我們的討論結果是改教案,

灰塵清除了也不一定可以看的到,所以改教案是最保險的!

決定改教案時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

這時要在想出兩節課的內容對我來說真的有點困難,

這時我想到被我放棄的第一節課,生命的起源,

這樣我只要在準備一堂相關的課程就好了,

後來我想到了科學方法,

網路上正好有一首好聽的科學方法歌,

正適合來引起他們的興趣,這樣我兩堂課的內容就這樣定案了。

 

7/17(五)

 

今天是我第二次上課,而且因為想教顯微鏡實驗的關係,

我把課調成兩堂一起,而且還在昨天晚上臨時改教案,

改成一堂生命起源,一堂科學方法。

 

第一堂課,

生命的起源很成功的勾起了他們的興趣,

世界上第一個生物是如何產生的?

不過在課程上我遇到了一些小問題,

有個學生問我不穿太空衣到外太空是不是會爆炸?

當下我腦袋一片空白,因為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學生的問題,

所以並沒有給他正面回應,我覺得自己挺糟糕的,

後來想想,答案是肯定的,

因為在地球上的我們是承受一大氣壓的壓力來生活的阿!

可是已經來不及挽回我在學生心目中的地位了。

經過這件事後,我有認真考過自己是否真的適合當老師?

因為我的好勝心跟自尊心都很強,當學生問我問題的時候,

雖然我不是很確定,但是我會想表達我自己的想法,

是不一定是正確的想法,這很有可能會造成孩子們的誤解跟造成之後學習上的混亂。

 

第二堂課

我教的是科學方法,

我本來想用較生活化的方式來讓他們了解研究科學的道理,

第一步觀察,我讓他們在位子上觀察自己身邊的事物,

有一個小孩說看到教室外的有垃圾山,

第二步提出問題,我讓小孩針對這個現象提出一個問題,

他們說為什麼外面會有垃圾山?

以上兩個步驟都沒有太大的問題,再來的提出假說,

試著說明為什麼會有垃圾山,他們就卡住了,

不懂假說的意思,不懂為什麼要提出問題,

導致接下來的設計實驗步驟,分析結果都消失於無形中,

我嘗試用不同的方法解釋,嘗試引導他們,

可是他們好像還是不清楚這些步驟的意義,

因為他們年紀還小嗎?還是是我自己講解上的問題?

不過班上有幾個同學是有聽懂的,

雖然對於實驗步驟的設計還是懵懵懂懂,

不過已經讓我覺得很欣慰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THU2015070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